财务联盟

从新注册企业数据看市场主体活力

发布:2022-08-21 00:37    来源:新华社新闻     浏览:588

  《经济参考报》8月16日刊发文章《从新注册企业数据看市场主体活力》。文章称,日前,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信用研究所联合天眼查发布的《中国市场主体发展活力研究报告(2022年上半年)》(以下简称“报告”)显示,今年上半年我国新注册市场主体同比增长了3.44%,总量超过1.6亿户。今年1月至7月,我国新注册市场主体约1571万户。与此同时,上半年我国市场主体的创新创造活力增强,有效发明专利授权数量增长近10%。

  业内人士表示,今年以来,我国市场主体数量持续增长,结构更加优化,为稳定就业、推动经济社会创新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,展现出发展韧性和活力。

  新注册市场主体持续增加

  报告显示,随着国务院和各地政府关于扎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的落实,今年以来我国市场主体发展活力总体保持稳定。

  具体来看,今年1月至7月,我国新注册市场主体约1571万户。上半年,全国新注册市场主体1379.2万户,同比上升3.44%,市场主体总量超过1.6亿户;注销方面来看,全国共注销市场主体455.41万户,环比减少了8.72%,市场主体注册注销比为3.03,即平均每注册3.03个市场主体注销1个市场主体。

 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信用研究所所长韩家平表示,今年上半年我国市场主体数量稳定增加,从2021年底的1.58亿户增加至2022年6月底的1.66亿户。其中,6月份我国新注册市场主体环比增长了1.63%,同比增长10.87%。

  2022年上半年市场主体注册注销比基本保持稳定。今年二季度,市场主体注册增幅明显高于注销增幅,并未出现大规模市场进入退出失衡情况。

  据韩家平介绍,报告课题组分析了2019年1月到2022年6月的数据发现,小微企业与全国市场主体变化趋势相同,新注册小微企业较快增长,退出(注销)小微企业出现下降趋势,小微企业的新增和退出整体稳定。

  数据显示,2022年上半年新注册小微企业(2022年注册资本在500万以下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)约为1276.43万户,呈现逆势增长,规模超过疫情前水平。从新注册量来看,新注册小微企业数量分别超过2021年、2020年和2019年上半年新注册数量3.16%、27.13%和24.31%。

  市场主体创新创造活力增强

  市场主体创新创造活力显著增强,有效发明专利授权数量增长近10%。市场主体有效发明专利数量月度增速基本保持在1.67%左右,占全国有效发明专利的比重稳定保持在68.87%左右。

  韩家平在接受《经济参考报》记者采访时表示,市场主体是我国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、就业机会的主要提供者、技术进步的主要推动者,在国家发展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。

  数据显示,我国登记在册的市场主体总数由2012年的近5500万户,到2022年6月份增长了1.9倍。2013年以来,我国平均每年新增市场主体超过千万户。

  “这是在较大基数的基础上增长,是面临超预期因素影响下的增长,来之不易。”韩家平说,1.6亿多户市场主体是我国经济的韧性所在,保住市场主体就能支撑稳就业、稳经济大盘。

  今年以来,各部门积极行动,持续加大助企纾困力度。延续实施扶持制造业、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减税降费政策,并提高减免幅度、扩大适用范围;实施大规模留抵退税,优先安排小微企业,对小微企业的存量留抵税额于6月底前一次性全部退还……

  植信投资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院院长、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长连平表示,今年出台了一揽子稳市场主体稳就业的措施,为企业减轻成本负担、稳定融资渠道,有利于提振市场主体信心、稳定就业市场。

  天眼查公司副总裁孙健表示,一揽子纾困政策的落地,为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注入一剂强心针。

  政策组合带动市场主体发展

  连平表示,下半年要更加关注宏观政策的有效性,应重视优化完善政策组合,增强货币政策、财政政策、纾困政策等各项政策间的协调配合。

  他指出,进一步积极安排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纾困专项资金,加快执行2022年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新增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1.6万亿元目标,开展防范和化解拖欠中小企业账款专项行动等10项措施。此外,扩展缓缴行业范围,增加贷款延期规模,缓解中小微企业资金流压力。

  韩家平建议,降低创业风险,增强创业活力。市场主体“一进一出”关乎市场“新陈代谢”和宏观经济大盘稳定。应加大力度鼓励支持大众创业,帮助市场主体提高其抗风险能力。例如,提供创业补贴、减少或免除房租、宽带费用等,免费或低价提供基本的设备、仪器、仪表及软件等。进一步在全社会营造鼓励和支持创业的良好氛围,以创业活力带动市场主体发展活力。

  同时,鼓励创新转化,激发创新活力。韩家平认为,应实施更加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,培育和完善知识产权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桥梁和纽带,努力打通知识产权转化运用的“最后一公里”。鼓励发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、资产证券化等金融工具,进一步提升知识产权融资普惠性。



声明:文章来源于互联网,仅供网友学习交流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。QQ:2121737269
热门商家推荐
天津市
浏览:529
天津市
浏览:478
天津市
浏览:659
天津市
浏览:743
天津市
浏览:536
天津市
浏览:562
天津市
浏览:524
北京市
浏览:562
暂无评论!!
我要点评